来自北京日报的消息,日前,数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称享有“小黄车”商标,把ofo小黄车的商标所有人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海淀法院,索赔300余万元。据悉,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其实早在今年5月17日,共享单车ofo宣布品牌升级,将原有的“ofo”更名为“ofo小黄车”;更名的原因正是由于从2015年ofo诞生以来,用户已习惯将ofo冠以“小黄车”昵称,也就是说回归中文的“小黄车”,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习惯,统一品牌,提升传播效率与效果。
但是原告数人科技则指出,ofo通过一系列的使用、宣传、促销活动,使得相关公众认为“小黄车”即指代ofo,当数人科技在其商品与服务上使用合法注册的“小黄车”商标时,容易导致公众混淆,割裂了“小黄车”与自身之间的联系,失去了“小黄车”作为数人公司注册商标基本的识别功能。
虽然这件案子正在审理中,暂且不好妄下结论,但总体来说,原告数人科技可谓占据了主动权和有利地形——原因就是其持有“小黄车”注册商标专用权。为何?想必很多人对数年前苹果公司与唯冠公司关于iPad商标之争并不陌生吧?最终的结果是以苹果公司付出6000万美元收购iPad商标才尘埃落定!
由此可见,品牌商标其实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品牌商标其实也延伸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商标与门牌号——域名。
传统的“.com”等英文域名已经证明了其价值,但是到了移动互联时代,微博、微信、H5页面、APP等应用让人眼花缭乱,之前的一个域名对应一个网站的模式显然不符合企业面向移动端的传播需求与用户习惯。
于是,类似中文域名“.手机”的应用创新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手机”采用一对多的模式,将企业的微博、微信、H5页面、APP等集合在一个微入口页面,然后让一个手机域名指向这个各种入口的导航页面,大大增强了企业在传播过程的效率与效果。
当然,“.手机”作为跟“.com”同一级别的全球通用顶级域,已经被很多企业也个人“玉米虫”当作商标一样的品牌资源而抢先注册,比如“小黄车.手机”也已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品牌的建立与传播是个大课题。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往往会快人一步。还是以“.手机”域名为例,作为首批获批的中文域名,在2014年12月刚刚面向全球开放注册之初,以尼康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就提早布局,保护性注册了自己相关的手机域名——因为对知名企业来说,提前布局,将移动互联网门牌号“.手机”域名保护注册的成本,相比在别人抢注后再设法赎回,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当然,也有行动稍晚的,比如施华洛世奇,人头马,BOSS等,在发现对应的手机域名被抢注后,第一时间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回过头来看,在品牌商标保护方面,ofo并不是个例;国内的企业,无论在前瞻性,战略性,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还是有所欠缺。希望通过这一个个鲜活案例,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免得在关键时刻形成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