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6.95亿,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到3.8小时,这充分表明,手机已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最主要终端。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等进入移动互联网,开展移动政务、移动营销,以及媒体的移动化已成定局。
与互联网时代的“注域名、建网站、做推广”类似,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等进入移动互联也需要“注手机域名、入驻多平台、做整合推广”三部曲。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桌面安装的APP程序来获取信息和各种服务,比如微博、微信、地图、淘宝、58同城、美团点评、携程、今日头条等;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来说,无论是开发APP还是将APP安装在手机用户桌面都难以实现。所以,要想进入移动互联网,最佳的选择是通过开通店铺和账号等方式,入驻这些拥有巨大装机量和用户的APP程序中,从而与手机用户建立连接并开展移动营销和进行信息传播及互动。
在采取多平台、广覆盖进行移动端推广的时候,往往又面临入口多、推广难的困境。首先,将众多平台中的入口和账号分别标注并引导用户访问与关注,会让用户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使得宣传效率降低。其次,现有常用的几种标注方式如英文域名、二维码和搜索框等往往由于各种局限,推广效果也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com为代表的英文域名让人联想到的是“电脑网站”,在很多推广场景中,手机用户会因“流量大,体验差”而放弃访问,同时英文域名也不利于国人的识别,记忆和传播。这些都大大影响面向手机用户的宣传推广效果。于是,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始尝试使用二维码和搜索框等来进行宣传和推广。
但是,二维码只能机器识别,不仅不具备品牌识别性,也没有任何管理而缺乏安全性,往往用户不敢扫;而且二维码容易受到扫码场景限制,扫不到或来不及扫的情况十分普遍,最终导致实际传播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搜索框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推广标注方式,但由于搜索结果不唯一、不可控,会导致用户被竞争对手截留,甚至在搜索结果页面出现负面信息,推广效果也不尽理想。
针对在移动互联时代宣传推广的效率低、效果差的痛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北京华瑞网研科技有限公司向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申请,获得批准开通了“.手机”全球通用顶级域,并获得工信部的同意批复,于2014年底开始提供注册服务。
北京华瑞网研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成立服务商,服务商为乌鲁木齐章远登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媒体的服务以及注册,同时新疆服务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疆将加强“.手机”的建设推进力度,为新疆的众多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建立新的传播体系和支撑体系,加快新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手机」域名采用「.手机+微入口」的创新模式,利用微入口服务,将政府、企业和媒体的微博、微信、微站、地图、电话等各种移动应用汇聚到一个统一入口页面,用户访问 “.手机”域名,就可通过微入口直达企业的各个移动应用,大大提升了宣传推广的效率。另外,由于 “.手机”域名的全中文特点,更利于中国用户的识别、记忆与传播。政府、企业和媒体只需将注册的 “.手机”域名在名片、产品包装、宣传资料、各种媒体广告以及微博、微信中进行标注和整合推广,就能实现面向手机用户宣传推广时效率与效果的完美统一。
“.手机”域名和“.com”域名一样都属于全球通用顶级域名,遵循先注先得的原则,具有唯一性与独占性的特点,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品牌和商标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一旦相关手机域名被抢注,不仅使形象受损,而且也存在被他人利用进行假冒或诈骗的风险。手机域名自开放注册以来,得到蒙牛、伊利、新疆都市报、姑苏晚报、苏州日报、北方周末报、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等一大批的政府、知名企业和媒体的认可及抢先注册。
域名被誉为互联网上的“门牌号”和“商标”,很好的解决了网络IP地址难以记忆和传播的问题。但是,从1985年全球第一个域名诞生开始,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英文一直是唯一可使用的语言,导致在中国产生诸多由于语言差异而出现使用与推广的不便。直到2014年,在解决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和浏览器访问等问题后,经ICANN批准的包含“.手机”在内的首批中文顶级域才开始陆续开放注册。
所以,广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入移动互联,启用手机域名”将是一种新的趋势,“.手机”域名将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主打域名,也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名副其实的“门牌号”和“商标”。